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汉字研究报告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汉字研究报告6篇


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研究报告》6篇 关于“福”字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大年三十的春节,奶奶总要在鲜红的纸上写上“福”字,还叮嘱我一定要倒着贴在门上,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福”为何而来? 为什么要贴“福”呢?“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特地做了这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翻阅相关的书籍。 2、上网查询资料。 3、询问家人及邻居长辈。 三、资料整理 1、“福”字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它的外形像一个人的双手捧着酒坛向神灵敬献,希望神灵赐予他幸福,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幸福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字纸上字形发生了变化,但意思还是幸福、吉祥。 2、封神结束后,马氏不满姜子牙没有给她封神,于是就大闹。最终姜子牙给马氏封了个穷神,并告诉她不能去有福的地方。人们呢,也不想让穷神入自己家门,所以每次过年的时候就会在门上贴上“福”字,阻挡穷神的进门。 3、据传明代时,朱元璋曾计划用“福”字作为暗记,处死城中的谋反者。而善良的马皇后不想让朱元璋杀人,命令每家门上都贴上“福”字。但是有一家人不认识字,就把“福”上下贴倒了。朱元璋派人去杀这户人家,马皇后赶紧说:“福倒着贴,不就是福到了吗?”为此,朱元璋才没有杀人,保全了那户人家。之后人们故意把“福”倒着贴,也是为了纪念马皇后。 四、研究结论 1、“福”字起源与商代的甲骨文,与祭祀有关。 2、贴“福”字是为了阻止穷神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