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 限时 免费 下载 |
同类热门下载
简介:
【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1)材料一中“靖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巴黎和会;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但是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材料二的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反帝反封建;《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3)材料二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开放性题目,当代青年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富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