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1课《社戏》重要知识笔记

2024-02-18
247
228.5 KB


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课文主题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故事背景 《社戏》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鲁迅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的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里。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的道路而始终不渝地战斗着。因其外祖母家在农村,所以他从小就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他们被压迫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从中汲取力量,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 字音 宕dàng; 沁qìn ; 头昏脑眩xuàn ; 惮dàn ; 踱duó ; 棹zhào ; 归省xǐng ; 行háng辈 撺掇cuān duō ; 凫fú水  撮cuō ; 桕jiù ; 楫jí ; 旺相xiàng; 理解词义 1.大抵:大概,大都。 2.消夏:过夏天。 3.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4.絮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5.宽慰:宽解安慰。 6.怠慢: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7.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8.凫水:游水。 9.潺潺: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10.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11.自失:文中的意思是,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12.弥散:扩散,布满。 13.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14.踊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15.纠葛: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16.棹: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