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2025-04-27
3
719.5 KB


简介:
【一】阅读《式微》,回答问题。 《诗经·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与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全诗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能充分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D.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苦不堪言。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3.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意对即可) 4.“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试简要分析。 全诗只有短短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目启人以思。 5.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个明显的特点,各句都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请说出这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作用:结构上,造成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