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6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第2自然段:写粽子的原料和口干、味道。
第3自然段:写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味道美。
第4自然段:交代端午节吃粽子的原由。
③词句赏析:
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总会”是一直的意思,说明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和外婆的习惯。
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句话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写了外婆包粽子。“箬竹叶、糯米、枣”是包粽子的材料,“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叠词写出了粽子的颜色。
3.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掀开、飘出、剥开”是三个动词,“一……就……”写出了粽子扑鼻的香味,“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口感和味道,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
4.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这是个过渡句,承接上文写的粽子味道,引出下文粽子的花样。
5.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这句话写的是外婆包的粽子的花样:有红枣粽,还有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6.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美滋滋”写出了“我们”吃粽子时的心情,“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反映了外婆淳朴、热情的特点。
④课文重难点探究:
1.外婆是用什么包粽子的?
外婆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
外婆包的粽子的花样多:有红枣粽,还有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3.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