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课堂备课笔记
2023-05-13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尾巴,它分别向小鱼、黄牛和小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正当小壁虎难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尾巴,它分别向小鱼、黄牛和小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正当小壁虎难过时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这是一下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教学中,要继续落实本单元学习重点,借助图画,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小壁虎都找谁结果为吧,结果怎么样——课后第二题),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根据信息做简单的推断;根据文本语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好多角色之间的对话,有条件的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课后选做)。

《小壁虎借尾巴》课堂备课笔记

同时,本课是继《小蜗牛》《咕咚》之后的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在识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能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调动学生的元认知,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教师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课后第一题)。


此外,故事中语言准确、丰富,如:“摇、甩、摆”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小鱼、老牛、燕子不同尾巴地特点,要在动作演绎、对比发现中,获得语言与思维的和谐共生。


第一课时教学如下:


一、谜语入课,识记“墙壁”


1.猜谜语。


叫虎不是虎,


生来有四足,


爱在墙角住,


专吃蚊蝇虫。(打一动物)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出示壁虎图画和生字,猜读壁,出示音节验证,提炼根据图片猜。


3.猜:壁虎喜欢在哪里活动?出示课文墙壁插图,猜墙读音,出示音节验证,提炼根据图片和生活经验猜。(一生说古时候的墙使用土做的)



4.读记词语“墙壁”。


为什么两个字都是土字旁?开火车读词语。



5.读课题。


(反思:这里在引入壁虎之后,可以直接读课题,激发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读故事,墙壁的学习可以随文识字)


二、初读课文,多种方法猜字


1.自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猜一猜。


2.反馈: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


3.集中识字,尝试猜猜。


(1)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


(2)猜一猜,认生字。


房 转 蚊 咬 赶


抽生读。


借助拼音验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形声字的规律)


借助图片猜。


4.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借助插图,读故事。


课件呈现,演示怎么图文对照读故事。


三、图文结合,读好故事


1. 读好故事的起因。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谁来读读故事的开头?


(1)读好第一自然段。


①抽生读。


②随文巩固墙、蚊、咬。


③做做挣的动作,感受用力逃开。


④识记断。


生:竖折米斤,断断断。


(生用想画面的方法,没有表达清楚。)


师:(板画字源)其实,断的右边是一把刀,左边是丝线,用刀一下把丝线就剪断了。你能想着意思,组什么词?


生:断开、剪断、掰断、砍断(做动作,指导换不同的动词)


⑤读第一自然段。


(2)角色体验,读好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亲爱的小壁虎,现在你没有尾巴了,心情怎么样?(难过)


指导读好“多难过哪”。


(3)借助插图,梳理故事。


①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呢,快速读3-5自然段。


生:小鱼、老牛、燕子。


②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生:我是从插图找到的。(在课件勾画)


生:我是从3.4.5自然段的文字中找到的。(在课件勾画)



③句式训练:小壁虎找       、         和         借尾巴。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读词语:小壁虎 墙角  蚊子  咬住 挣断


2.指导书写 房 爬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努力以“猜”为主线,猜谜语、猜生字,图文结合读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场示范勾画,追问学生的思维过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句式表达训练,努力体现以生为本,体现学生学的过程。但是在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合理,导致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没有达成。



谜语入课,追问学生怎么猜的,想用猜激发兴趣,但是时间过长,是否有必要?“墙壁”一词的识记在开课时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习的逻辑是否合理?



组块教学,清简之美,不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头表达。



所以,如果重新设计,开课就要“简”:今天,我们将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出示“壁虎”文字),学生猜读,辅助图片,出示音节,印证。补充完课题,读。提示,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的方法,猜一猜,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