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然后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熊猫学生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是本次习作更有针对性。几个问题分别引导学生探索熊猫的类别、生活的地方和为什么叫国宝,启发学生思考熊猫的价值。通过问题的列举,让学生从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材提供的熊猫相关的资料是最基础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学情分析】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对大熊猫充满了好奇。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为本单元初步整合信息提供了基础。要完成本次习作,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清楚、准确地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习作指导的重点是避免学生对信息资料的生搬硬套和随意拼接,要有顺序的开展描写,习作评价重点是信息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教学重点】
能根据问题,运用平板、书籍等方法搜集资料,整合信息。
【教学难点】
能整合信息,对信息分类,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教学准备】
学生平板任务:搜集关于大熊猫的问题,将已知道的情况在课前预习中上传分享。
教师:搜集大熊猫相关视频,找到相关秒懂百科对熊猫的问题的一些解答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回顾技巧
1.猜谜语,对比导入。
浑身全是毛,有耳有鼻有眼睛,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
有四条腿。 (猜一种动物) 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谜语1 谜语2
师:同学们我们的习作时间又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围绕提纲来写作文的方法。我们这个单元的习作题目是?(生:国宝大熊猫。)
师:国宝大熊猫是我们非常珍贵可爱的一种动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小动物,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到。我们把谜语读一读。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动物。(生答)
师:为什么题目说猜一种动物,但是你们猜出来那么多的动物呢?(生答)
师:你提到了它的描写不完整,这样子只看不完整的描写你能猜出一种动物吗?不能,你猜出了很多种动物,因为它的描写不够完整。所以我们在写动物习作的时候,第一个要求是?(生答)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第一个写作要求就是“抓特点”。(板书:抓特点)把动物写清楚,我们才能联想到它是什么小动物。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谜语,读一读。(生读)哇,大家都找到答案了,什么动物?(生:熊猫)你们这次从哪里判断出它是描写熊猫的呢?(生答:黑墨镜,爱吃竹子,不捉老鼠等)这位同学这个谜语当中就运用了抓特点,所以我们很快的能猜出它是一种什么动物。
师:我们今天习作的内容就和大熊猫有关,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学习描写国宝大熊猫。
2.回顾技巧,抓特点写。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写小动物的习作,我们写作过程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抓外形描写(师:抓住小动物的个别主要特点开展描写。)我们要抓住动物的动作描写(师:是的,我们要抓动作描写,将小动物给写“活”了。)可以抓神态描写,还有生活习性(师: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都是有所不同的,这节课老师也会留出时间给你们网上搜集大熊猫的习性。)
二、梳理信息,归类教学
1.微课启发,观察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啊,这图中的就是我们要来描写的大熊猫。我们可以先从什么开始描写?(生:外形描写)同学们提到我们可以从动物的外形开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视频,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眼中的大熊猫是怎样的?
2.寻找特点,板书梳理
师:可爱吗?我们回忆一下观看的过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大熊猫。
生:可爱、搞笑、顽皮、活泼、萌萌哒、贪吃鬼(师:它刚才是怎么吃东西的?生:躺着,很懒地,大口大口的)机灵、懒、赖皮、贪睡(师:也是体现了它的懒)磨磨蹭蹭的(师:那就是它的动作很缓慢,悠闲自得)粘人(师:因为我们的很多大熊猫是生活在动物园或者熊猫基地,它们对我们人类是很依赖的,所以这个同学粘人这个词用得好。)
师:老师发现了你们刚刚在分享描述的时候都是抓住了熊猫的一些明显的特点和给你的印象最深的特点来写的。有没有同学再来尝试描述一下熊猫在外形上又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生:黑白相间(师:它的毛色是黑白相间的。)黑黑的八字眼圈像一双墨镜。(师:板书)膘肥体壮(师:你的观察很仔细,它的体型很笨重的样子,走起路来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师:我们的同学发现它尾巴短短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它有一双黑手套(师:她的比喻写的好不好?他有一双黑手套很形象。)穿着一双黑皮鞋。
师:我们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特别在写外形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抓特点,以前还提到要注意什么?(生:一步一步来,要有顺序)我们在展开描写要有顺序,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呢?(生:从体型再到它的脸开展描写)好的,我们同学提到的这种先写体型再到脸部的具体描写,我们叫做什么顺序描写?(整体到局部)。
3.内容写作解析,写法指导
(1)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内容是“国宝大熊猫”。准确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并能够具体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师:我们描写任何事物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板书:按顺序),我们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生:从上到下)等顺序开展描写。
师:同学们看,你们刚才抓住了几个很重要的特点,他有一双黑手套,也通过视频了解了它的一些特点。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读一读。
(2)写法指导
第一步:审题 本次写作是写国宝大熊猫,介绍大熊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
第二步:立意 抓住大熊猫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师:读完习作要求,里面隐藏了两个重要的要求,谁找到了?(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对,我们要抓住大熊猫的特点来描写,第二个呢?(生:条理清晰)是的,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第一步要审题,要围绕大熊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来描写。第二个我们还要通过对大熊猫的描写,表达什么情感?(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你们喜不喜欢大熊猫?(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所以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4.看图梳理特点
【描述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师:同学们一起看看这几幅图,这位贪吃鬼,它最爱吃的是什么?(生:竹子)大熊猫的数量呢?(生:越来越少)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 问题一会就留着同学们自己上网搜索查一查。同学们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大熊猫,将它分享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会老师请同学也来分享下。开始讨论。
5.小组讨论,课堂分享。
师:老师想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来。(生:大家好,我是大熊猫。我有一双自带墨镜……)我很欣赏这位同学他使用了熊猫的自述来描写,很有特色。(生分享,师点评。)刚刚三个小组的分享老师觉得各有特色都很棒,这就是我们有趣的大熊猫。
三、借助平板,收集信息。
1.平板学习时段,网络搜索信息
师: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可以上网搜集大熊猫有什么生活习性,或者单元习作中提到这些问题,你可以将你找到的知识点分享给你小组的伙伴听,分工合作获得更多资料信息。(你们可以分工一人查一个问题大家把内容汇总。)
师:孩子们,经过大家努力的网络搜索,大家搜索到答案了吗?谁愿意带着平板带来和同学们分享。(生分享,师点评总结)。
2.小组分享展示,观看微课
师:我们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熊猫的,我们看看:
师:有没有同学查到我们大熊猫主要分布生活在哪里?(生答)通过我们的信息搜索我们知道了熊猫的很多知识。我们继续来看一个微课深入了解大熊猫吧。
师:我们在玩微课中了解到?(生:熊猫数量大量减少,熊猫的宝贵价值等)。
3.思维导图,构建框架
师:我们经过学习了解了很多大熊猫的习性特点等,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构建作文提纲框架。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描写熊猫可以写什么呢?
生:外形、名称、生活习性、爱吃的食物、喜好、喜欢的活动等
师:我们现在来看一个同学他写的一个作文框架,我们来看一下。首先他用总分总的形式。三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简要介绍框架)同学们看看他抓住了熊猫的贪吃和贪玩的特点,我想问问大家这里两个特点之间我们要使用过渡句将他们连接起来。谁来试试。
生:大熊猫不仅贪吃,还很贪玩呢。
师:我们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要采用一些过渡句,将它巧妙的过度。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接下来老师把思维导图任务推送给大家,大家也采用这种总分总的方法将本次习作的思路和小组进行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把文章脉络写出来。你们可以用语音记录的方法,可能会输入快一些。
生:分享思维导图思路。师:根据框架点评。
师:老师刚刚在听同学讲述的过程中,大家要知道一篇习作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可以在开头或者结尾中表达出你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在中间部分描写动物时,我们要记住可以描写动物外形特点,或者一些主要的生活习性。课后老师希望你们将列好的思维导图提纲发布到班级作品中,回去后认真完成习作,上传作品。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习作评改和分析。
【课后作业】
1.完成习作,发布在班级圈
2.列好思维导图框架上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文都是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教学中可以借助回顾课文,实现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动笔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介绍大熊猫的的哪些方面,怎样安排介绍的顺序,想好之后在动笔,可以将文章的思路列提纲或者思维导图形式展示。也可以换一个写法,比如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情境,比如课堂中一个孩子提到的《一只大熊猫的自述》他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大熊猫的故事,换个角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教学生当听到这个孩子的一只大熊猫的额自述,那一刻我也在反思,孩子们的思路是源源不断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去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和声音。比如在课堂中搜集资料,有一个孩子他找的不是课文德尔资料而是他寻找到国宝大熊猫在死后人类会怎样去处理它,其实这一刻我也感受到原来孩子们感兴趣的,关注的讯息点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他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大熊猫的价值,让我在教中有了一些启发。
我们应该更多地在课堂中给孩子们创设一些搜集资料的机会,让他们将感兴趣的与同学 分享,思想的交流碰撞也许就会有很多奇妙的思路出现。
在下一课时的的习作评改课中,我也会适当的的点评和引导孩子继续从别人的文章中找到新的疑问,拓展新的探究。不断地学习和发现也许也是课堂需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一种方法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