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教学反思 不足
初步感知科学精神。基于这两则古文,我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定位为:进一步突破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统编教材小学段主编陈先云指出:要树立整体教学观,在教学中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以往教材相比,我喜欢统编教材,它有明确的双线结构编排使单元整体感更强,我也乐于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


比如,本单元《学弈》指向单元的交流平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两小儿辩日》指向口语交际,明确辩论方法,初步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初步感知科学精神。基于这两则古文,我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定位为:进一步突破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一、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这篇文章依旧以问题导入,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的:


针对课题《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教学反思 不足

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为什么是“一百个”?为什么是“之后”?一百个问号后诞生的一定是“真理”吗?等等。


二、整体感知,发现规律


带着问题,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毕,孩子们明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作者的观点,为了更好地整体感知文章,我追问:


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孩子们梳理内容:1-2段;提出观点;3-5段:证明观点;7-8段:总结观点。


那么作者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呢?


1.选取恰当数量的事例证明观点


同学们发现,作者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事例选取的数量是恰到好处的。他们由此想到我之前讲过的文学作品里为什么一般都是“三”次,三只小猪、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进而又总结出,三个事例不多不少,正好既能有力证明自己的观点,又不会太啰嗦显得文章冗长。


2.事例的描写要有章法(按照一定顺序,详略得当)


承接上一个问题,我与同学们一起梳理了三个事例,并让他们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发现。


他们发现每个事例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来写的。而且第一个和第三个事例都详细写了提出问题和得出结论的部分,而提出问题就是对应观点的“一百个问号”,得出结论的部分就对应观点中的“真理”。他们还发现如果详写反复实验的部分,那么文章表达的观点就不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了,而是“有志者事竟成”。孩子们发现相同的事例详略不同,表达的观点也是不同的。


3.事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孩子们关注到第一个事例是17世纪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第二个事例是20世纪初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这三个事例选自不同的时间(12世界与20世纪初)、不同的国家(英国、德国、俄裔美国)、不同的领域(化学家、气象学家、睡眠研究专家)。由此,明确选择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时候要选取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事例。


4.事例的衔接要自然,层次递进


孩子们发现文章用“无独有偶”使前两个事例并列存在,通过“更有趣的是”更深层次地指向一个新的事例,使内容有层次地并列与递进。


三、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学生们在发现中不仅学到了用具体例子说明观点的方法,也在反复阅读发现中,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时他们再回头看课前提出的问题,这些疑惑都已迎刃而解了。


在总结中,孩子们学习作者叶永烈通过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同时在阅读链接中升华情感,总结启示,在小练笔中迁移运用,学习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问有答,有启有思,有读有写,我享受这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