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岳阳楼记》知识点整合

2024-08-29
353
778 KB


简介:
一、作者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四、内容概括 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五、字音字形     滕(ténɡ)  谪(zhé)守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yín)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