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15
17跳水
寻找情节推手
《跳水》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它是俄国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写的一部杰出作品,主要讲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清新简练,人物描写细致入微。
本单元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结合单元要素和文本,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展开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理清人物之间关系,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会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桅杆、横木”。
2.读课文,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讲述故事。
3.寻找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思考水手几次“笑”对猴子和孩子的影响,进而体会此“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联系课文细节,体会船长的方法的好处,体会其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设想】
咬文嚼字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 )。
——宋·秦观《踏莎行》
A 啼 B 暮 C 照
板块一 梳理故事情节
1. 揭题,介绍作者。
2.检查预习。
1)读音:龇牙咧嘴、桅杆、吓唬、放肆。
2)词意:桅杆、横木。
3)书写:肆。
3.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1)找出文中出现的故事角色:猴子 船长的儿子 水手 船长
2)找出文中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事物:帽子 桅杆 枪
3)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写课作思维导图。
4.结合思维导图,讲述故事。
板块二 寻找情节推手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对准孩子?
2.抓关键词,感知危险境地。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孩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的语句。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读句子说感受。
思考:桅杆究竟有多高? 一般环游世界的船只,桅杆有二三十米,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高度。
3)引导联想: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桅杆上,感觉怎么样?
4)抓关联词,感受危险。
①朗读强调。读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只要……就…… ”“即使……也…… ”这两组关联词强调出来?
②引导感知。什么叫只要一失足就没命了?假如让你用一个词形容这一时刻,你会用词?
3.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身处危险的境地?和谁有关?找出相关的语句研读。
——和猴子有关
——和孩子有关
——和水手有关
……
4.重点研讨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1)找出文中描写水手“笑”的语句。
2)思考水手这“笑”与故事情节发展有没有关系。
3)根据思维导图2,说说孩子最终步入危险境地的整个过程。
板块三 体会船长品质
1. 船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枪对准了孩子,冷静下来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 仔细研读第4-5段话,思考船长用此办法的必要性。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3.这个船长,这个父亲,在举起枪对准自己得孩子之前,内心有过衡量。在那个危险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呢?写下来。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